跳到主要內容

[轉貼文] 唯有你完整了

轉貼文。
原來以前征服情海裡面經典的一句話,"you complete me",聽來是如此地刺耳。
需要靠別人來成就自己的完整,是如此悲哀的事情。

11年前,我隻身前往倫敦短居遊學。想趁年輕還敢冒險時,自己努力的學會在異鄉生活,真正的學習獨立與獨處。

在初期,每當夜深人靜,處在無依無靠的城鎮裡,望著月亮,感受身邊從未感受過的寂靜,靜悄悄的,好似這世界只有我一人存在。那種恐懼與害怕,曾經大到讓我好幾個夜晚獨自哭泣。

但是,後來漸漸的為自己打氣,要自己看清楚自己的需要。要自己學習什麼是獨立與勇氣,要自己為自己的生命學會負責。

那時,常看見也從異國來的年輕學子,一不清楚的就和誰靠近,然後又驟然的分開。那種感情不長久,雖然好像在讀書,但大家的眼神飄來飄去,總是張望著誰是那個我可以撲向他的人。這種感情是危險的,因為衝動,所以每個星期,當有人回自己國家去了,他的短暫伴侶就會恐慌,然後尋找下一個。
曾經看過大陸女孩,覺得靠自己太辛苦,和已婚的英籍學校總務主任靠在一起。

曾經看見和日本女孩交往的台灣男孩,覺得索然無味後,急著要分手。

曾經看見日本男孩,這個月女友是大陸人,下個月女友變成韓國人….每個星期,學校同學的伴侶是誰,都要update。

情感,在異鄉的日子,是安慰劑,安慰遊子孤寂又恐懼的心。
我學習忍受孤獨,同時,清楚了愛與需求的不同。

其實,唯有你完整了,你才會遇到完整的戀情。

因為那時你可以給,不只要收;而對方不僅能收,亦能給。
如果只是一方強烈需求,索求無度,那會失衡;如果只有一方拼命付出,犧牲委屈,那也會失衡。如果情感裡常是計算與較量,那更會失衡。

真正的愛,是需要學習的。而大部分的兩人關係,其實是一個人內在與自己關係的投射。因為自己不喜歡自己,而認為對方一定不喜歡自己;因為自己無法安撫自己,而感覺對方無法安撫自己;因為,自己內心不穩定,而覺得這一段關係很不穩定。

關係的另一人常被物化,不是被視為一個生命在認識與瞭解,而是是自己內在需求與缺乏的填充物。自己需要什麼,缺乏什麼,以為對方可以給,或是可以填滿,所以形成關係。

我常問困在關係裡的個案:「你在這段關係裡,拿什麼?那人又在這段關係裡,要什麼?」

因為要不到了,拿不了了,因此關係裡的兩人都不愉快,都怨了。說白了,就是各自想像中的關係破滅了。自己所投射出去的需求,落空了。

即使建立了關係,沒有人應是附屬在另一人的控制之下,也不會存在只為了滿足其中一人的需求。

但無奈的是,大多數的人童年都有缺憾,愛獲得的不完全,把那未竟的缺憾投射在長大後的伴侶身上,以為那人就是滿足自己缺憾的解救劑。然後,又在不清楚自己、也不清楚他人早年陰影是什麼的情況下投入關係,再屢屢受挫,以致一直的耗損生命了。

所以,別急著解決愛情中的問題,而是好好的來端詳清楚自己的內在。你不認識自己,又如何能夠真實的認識對方?你不懂自己需要什麼,又如何真能在關係中感到滿足呢?

唯有你好好的認識自己,辨識自己,讓自我覺醒,感受到自我的力量,你才不會依附在關係中,只渴求對方的關注眼神、永遠不會累的呵護重視、永遠不會冷掉的濃情密意。那其實不是愛,只是你不願意長大,害怕寂寞,不願意學習建立成熟愛的安撫品。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[影後感] 那些年,我們一起追的女孩

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段青春, 每個男孩心中都有一位沈家宜。 或許是因為作者是同年紀的關係,劇中段段情節,令人感到熟悉。 收集球員卡,集體對抗老師,上課擦球鞋,上課傳紙條,上課傳閱少年快報。 看著一幕幕畫面,彷彿在瀏覽自己的青春一般。 難怪上映之後會造成轟動,只是不曉得現在的小朋友的青春,是否跟我們的過去相似。 青春往往參雜苦澀的滋味,滋味讓人回味。至於是誰的青春,也就沒有分別了。 恰巧作者也是交大同級畢業, 讓我想起在當下的時空裡,我在另外的十舍正在啃蝕著怎樣的青澀呢? 在沈家宜淋著大雨哭泣的那晚,我是否也正在為了愛情而流淚呢? 雖然不是回得去的過去,但是永遠記得的回憶。 嘿,"那些年錯過的大雨,那些年錯過的愛情",我想告訴你, 謝謝你在我生命裡點綴的色彩,讓這一段路的風景顯得更加美麗。 每個男孩心中都有一位沈家宜,只是往往最後都不是美麗的結果。 或許就是因為是個逗號,才有未完待續。 雖然說"人生很多事情都是徒勞無功的", 但是既然是真心地喜歡一個人,才會真心地希望他幸福。

退休的老男人

雨天過後,庭院裡,溼了的石版路上,粘著一片片破爛的落葉,竹掃把除不去,卻又讓人覺得礙眼。 有人就是這麼比喻退休後的老男人,像是" 雨天過後的落葉,掃不掉,看了又礙眼 "。 偶然聽同事說起自己已經退休的父親。每天好整以暇,待在家裡,無所事事。唯一必作的功課就是準時打開電視,切換著收看大話新聞跟2100全民開講。對政治人物謾罵變成是一種娛樂。骨子裡大男人的個性,不願意彎下身子幫忙家事。吃完晚飯,把碗筷往桌上一擺,走去客廳打剌涼,是理所當然。建議老人家可以學點新東西,例如電腦之類的新玩意,可以打發時間也跟得上時代的腳步。卻又覺得已經一大把的年紀,學了也是無用武之地。 雨天過後的落葉拿來比喻這種老男人,看來是再貼切不過了。

[Travel] 往山的方向開.....

往山的方向開,就會到家.... 這裡是台灣東岸花蓮,在台九線往南的路上,右邊是高山,左邊是大海。 或許是如此開闊的天地,造就居民的胸襟, 連在大馬路上都可以看到外傭推著輪椅,帶著老人家在快車道上行走著,真是驚人! 台灣跨過北回歸線的縣市有兩個,花蓮和嘉義。 北回歸線碑有三個,第一次來到花蓮瑞穗的北回歸線碑前,突然有種回家的感覺。 因為站在同一條緯度線上,越過中央山脈的那頭,即是家鄉。 在地圖上的直線距離如此短,路程卻是如此難。 雖然口口聲聲地說"愛歹玩",不過這還是我第一次造訪太魯閣。 在沙卡當隧道前的橋邊,有兩排獅子雕像,每個獅子的表情各異。 沒想到前人還真有趣,居然可以作出便秘的獅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