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

[Travel] 2010 參"觀"靖國神社

靖國神社是位於日本東京都千代田區九段坂的一座神社。該神社供奉自明治維新以來為日本帝國戰死的軍人及軍屬,大多數是在中日戰爭(1937-1945)及太平洋戰爭(1941-1945)中陣亡的日軍官兵及殖民地募集兵,性質上類似中國、朝鮮半島、台灣及越南等地的忠烈祠。靖國神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一直由日本軍方專門管理,是國家神道的象徵;在二戰後,遵循戰後憲法政教分離原則,改組為宗教法人。由於靖國的祭祀對象包括了14名甲級戰犯,因此常被反日派人士視為日本軍國主義的象徵。

(Reference: 維基百科)



靖國神社一直都是個敏感卻又模糊的符號。往往只有在日本首相參拜靖國神社時,引起鄰國抗議的新聞中,會被注意到。既然是如此模糊卻具爭議性的地點,更應該親身去了解。


走到靖國神社的大門口,首先就被巨大的鳥居震懾,接著是一大片寬廣的參道,當真是氣度恢宏。其實靖國神社的規劃與一般的神社並無不同,有參拜的廟宇,也有販賣著御守。然而沿途上,在綿延不絕的紀念碑上,寫著遙遠卻又跟近代華人記憶親近的字句,"關東軍"...,凸顯此處的非凡意義。

如果在1945那動盪不安的年代,曾經無奈地失去親人,無時無刻會想到某個場所,可以悼念。

撇開二次大戰的責任不談,就日本人的觀點而言,靖國神社或許是一個可以自我告慰的場所,也是一個可以安撫敗戰心靈的去處。在廟宇前,不時可以看到絡繹不絕的參拜人士,有老有少,有男有婦。是思念親人也好,是回憶日不落帝國的光榮也好。這是一個可以凝聚全國人心的場所吧。




在廟宇不遠處,有一座名為"游就館"的博物館。裡面展覽著二次大戰的零式戰機,還有大戰末期神風特攻隊自殺式地攻擊敵軍戰艦的櫻花號。除此之外,也介紹著日本帝國如何在近代崛起。包括幕府時代,被西方列強炸開門戶的過程,明治維新、打敗清朝、占領朝鮮、殖民台灣、與國民黨在神州大陸的戰役。一路上皆是吹著勝利號角的戰役,卻缺少了末期戰敗的故事。展館內,不時撥放著老舊影片,且響徹著當年的軍歌。如果我是日本人,也會感到十分光榮,想再奮起。

參觀的過程中,有一站展覽著某將軍,戰敗後切腹自殺的軍刀,以及灑滿鮮血,愧對天皇的血書。日本人當真把武士道,發揮到瘋狂的境界。不是自小接受日本教育的人,恐怕很難理解武士道的真理所在,也難以接受。出口的販賣處,有日本太陽旗,也有軍歌光碟。整個旅途下來,只有一種不寒而慄的感覺。戰爭,還是不要發生的好!

在神社入口,有許多巨石刻字的紀念碑,也有慰靈之泉的水池。雖然無法理解,當年是為了怎樣的理由,可以讓全國人民上下一心,支持皇軍出征,侵略、占領他人家園。望著這些表徵性的紀念碑,令人喟嘆。用生命換來的,卻只有最後的紀念碑供人悼念。腦海中浮起的畫面,竟是一張張妻兒哭泣的臉龐。原來,男人爭鬥的背後,受傷的永遠是女人。

戰爭畢竟只是為了滿足某些人的利益罷了!就像是金字塔,越是位居高位,越需要感恩。感謝這許多人的犧牲奉獻,才能墊起自己的高度。而自己的任何決定,勝利,是自己的成果;失敗,傷害的卻是千萬個家庭。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[影後感] 那些年,我們一起追的女孩

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段青春, 每個男孩心中都有一位沈家宜。 或許是因為作者是同年紀的關係,劇中段段情節,令人感到熟悉。 收集球員卡,集體對抗老師,上課擦球鞋,上課傳紙條,上課傳閱少年快報。 看著一幕幕畫面,彷彿在瀏覽自己的青春一般。 難怪上映之後會造成轟動,只是不曉得現在的小朋友的青春,是否跟我們的過去相似。 青春往往參雜苦澀的滋味,滋味讓人回味。至於是誰的青春,也就沒有分別了。 恰巧作者也是交大同級畢業, 讓我想起在當下的時空裡,我在另外的十舍正在啃蝕著怎樣的青澀呢? 在沈家宜淋著大雨哭泣的那晚,我是否也正在為了愛情而流淚呢? 雖然不是回得去的過去,但是永遠記得的回憶。 嘿,"那些年錯過的大雨,那些年錯過的愛情",我想告訴你, 謝謝你在我生命裡點綴的色彩,讓這一段路的風景顯得更加美麗。 每個男孩心中都有一位沈家宜,只是往往最後都不是美麗的結果。 或許就是因為是個逗號,才有未完待續。 雖然說"人生很多事情都是徒勞無功的", 但是既然是真心地喜歡一個人,才會真心地希望他幸福。

退休的老男人

雨天過後,庭院裡,溼了的石版路上,粘著一片片破爛的落葉,竹掃把除不去,卻又讓人覺得礙眼。 有人就是這麼比喻退休後的老男人,像是" 雨天過後的落葉,掃不掉,看了又礙眼 "。 偶然聽同事說起自己已經退休的父親。每天好整以暇,待在家裡,無所事事。唯一必作的功課就是準時打開電視,切換著收看大話新聞跟2100全民開講。對政治人物謾罵變成是一種娛樂。骨子裡大男人的個性,不願意彎下身子幫忙家事。吃完晚飯,把碗筷往桌上一擺,走去客廳打剌涼,是理所當然。建議老人家可以學點新東西,例如電腦之類的新玩意,可以打發時間也跟得上時代的腳步。卻又覺得已經一大把的年紀,學了也是無用武之地。 雨天過後的落葉拿來比喻這種老男人,看來是再貼切不過了。

[Travel] 往山的方向開.....

往山的方向開,就會到家.... 這裡是台灣東岸花蓮,在台九線往南的路上,右邊是高山,左邊是大海。 或許是如此開闊的天地,造就居民的胸襟, 連在大馬路上都可以看到外傭推著輪椅,帶著老人家在快車道上行走著,真是驚人! 台灣跨過北回歸線的縣市有兩個,花蓮和嘉義。 北回歸線碑有三個,第一次來到花蓮瑞穗的北回歸線碑前,突然有種回家的感覺。 因為站在同一條緯度線上,越過中央山脈的那頭,即是家鄉。 在地圖上的直線距離如此短,路程卻是如此難。 雖然口口聲聲地說"愛歹玩",不過這還是我第一次造訪太魯閣。 在沙卡當隧道前的橋邊,有兩排獅子雕像,每個獅子的表情各異。 沒想到前人還真有趣,居然可以作出便秘的獅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