靖國神社是位於日本東京都千代田區九段坂的一座神社。該神社供奉自明治維新以來為日本帝國戰死的軍人及軍屬,大多數是在中日戰爭(1937-1945)及太平洋戰爭(1941-1945)中陣亡的日軍官兵及殖民地募集兵,性質上類似中國、朝鮮半島、台灣及越南等地的忠烈祠。靖國神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一直由日本軍方專門管理,是國家神道的象徵;在二戰後,遵循戰後憲法政教分離原則,改組為宗教法人。由於靖國的祭祀對象包括了14名甲級戰犯,因此常被反日派人士視為日本軍國主義的象徵。
(Reference: 維基百科)

靖國神社一直都是個敏感卻又模糊的符號。往往只有在日本首相參拜靖國神社時,引起鄰國抗議的新聞中,會被注意到。既然是如此模糊卻具爭議性的地點,更應該親身去了解。
走到靖國神社的大門口,首先就被巨大的鳥居震懾,接著是一大片寬廣的參道,當真是氣度恢宏。其實靖國神社的規劃與一般的神社並無不同,有參拜的廟宇,也有販賣著御守。然而沿途上,在綿延不絕的紀念碑上,寫著遙遠卻又跟近代華人記憶親近的字句,"關東軍"...,凸顯此處的非凡意義。


在廟宇不遠處,有一座名為"游就館"的博物館。裡面展覽著二次大戰的零式戰機,還有大戰末期神風特攻隊自殺式地攻擊敵軍戰艦的櫻花號。除此之外,也介紹著日本帝國如何在近代崛起。包括幕府時代,被西方列強炸開門戶的過程,明治維新、打敗清朝、占領朝鮮、殖民台灣、與國民黨在神州大陸的戰役。一路上皆是吹著勝利號角的戰役,卻缺少了末期戰敗的故事。展館內,不時撥放著老舊影片,且響徹著當年的軍歌。如果我是日本人,也會感到十分光榮,想再奮起。
參觀的過程中,有一站展覽著某將軍,戰敗後切腹自殺的軍刀,以及灑滿鮮血,愧對天皇的血書。日本人當真把武士道,發揮到瘋狂的境界。不是自小接受日本教育的人,恐怕很難理解武士道的真理所在,也難以接受。出口的販賣處,有日本太陽旗,也有軍歌光碟。整個旅途下來,只有一種不寒而慄的感覺。戰爭,還是不要發生的好!
在神社入口,有許多巨石刻字的紀念碑,也有慰靈之泉的水池。雖然無法理解,當年是為了怎樣的理由,可以讓全國人民上下一心,支持皇軍出征,侵略、占領他人家園。望著這些表徵性的紀念碑,令人喟嘆。用生命換來的,卻只有最後的紀念碑供人悼念。腦海中浮起的畫面,竟是一張張妻兒哭泣的臉龐。原來,男人爭鬥的背後,受傷的永遠是女人。
(Reference: 維基百科)

靖國神社一直都是個敏感卻又模糊的符號。往往只有在日本首相參拜靖國神社時,引起鄰國抗議的新聞中,會被注意到。既然是如此模糊卻具爭議性的地點,更應該親身去了解。
走到靖國神社的大門口,首先就被巨大的鳥居震懾,接著是一大片寬廣的參道,當真是氣度恢宏。其實靖國神社的規劃與一般的神社並無不同,有參拜的廟宇,也有販賣著御守。然而沿途上,在綿延不絕的紀念碑上,寫著遙遠卻又跟近代華人記憶親近的字句,"關東軍"...,凸顯此處的非凡意義。
如果在1945那動盪不安的年代,曾經無奈地失去親人,無時無刻會想到某個場所,可以悼念。
撇開二次大戰的責任不談,就日本人的觀點而言,靖國神社或許是一個可以自我告慰的場所,也是一個可以安撫敗戰心靈的去處。在廟宇前,不時可以看到絡繹不絕的參拜人士,有老有少,有男有婦。是思念親人也好,是回憶日不落帝國的光榮也好。這是一個可以凝聚全國人心的場所吧。


在廟宇不遠處,有一座名為"游就館"的博物館。裡面展覽著二次大戰的零式戰機,還有大戰末期神風特攻隊自殺式地攻擊敵軍戰艦的櫻花號。除此之外,也介紹著日本帝國如何在近代崛起。包括幕府時代,被西方列強炸開門戶的過程,明治維新、打敗清朝、占領朝鮮、殖民台灣、與國民黨在神州大陸的戰役。一路上皆是吹著勝利號角的戰役,卻缺少了末期戰敗的故事。展館內,不時撥放著老舊影片,且響徹著當年的軍歌。如果我是日本人,也會感到十分光榮,想再奮起。
參觀的過程中,有一站展覽著某將軍,戰敗後切腹自殺的軍刀,以及灑滿鮮血,愧對天皇的血書。日本人當真把武士道,發揮到瘋狂的境界。不是自小接受日本教育的人,恐怕很難理解武士道的真理所在,也難以接受。出口的販賣處,有日本太陽旗,也有軍歌光碟。整個旅途下來,只有一種不寒而慄的感覺。戰爭,還是不要發生的好!
在神社入口,有許多巨石刻字的紀念碑,也有慰靈之泉的水池。雖然無法理解,當年是為了怎樣的理由,可以讓全國人民上下一心,支持皇軍出征,侵略、占領他人家園。望著這些表徵性的紀念碑,令人喟嘆。用生命換來的,卻只有最後的紀念碑供人悼念。腦海中浮起的畫面,竟是一張張妻兒哭泣的臉龐。原來,男人爭鬥的背後,受傷的永遠是女人。
戰爭畢竟只是為了滿足某些人的利益罷了!就像是金字塔,越是位居高位,越需要感恩。感謝這許多人的犧牲奉獻,才能墊起自己的高度。而自己的任何決定,勝利,是自己的成果;失敗,傷害的卻是千萬個家庭。
留言